来源 | 科技部监督司
2024年11月7日,科技部监督司发布《科研单位科研诚信管理制度示范文本》(点击https://www.most.gov.cn/kjbgz/202411/t20241107_192290.html),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旨在进一步引导科研单位切实履行好科研诚信建设主体责任,提高科研诚信内部治理能力,健全科研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第三十条 科研人员应在论文等科研成果发表前开展自查,重点检查作者等成果完成人的实质性贡献及排名顺序、数据可靠性、科技伦理审查情况等,并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
对短期内发表多篇论文、取得多项专利等成果的,明显不符合科研产出规律的,由科研管理机构组织开展实证核验。
第三十二条 科研管理机构应结合有关学术机构发布的学术期刊预警名单和“黑名单”,及时对科研人员警示提醒。
对在“黑名单”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各类评审评价中不予认可,论文发表的相关费用不予报销。
一、出台背景
随着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科研人员可能会为了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甚至采取不正当手段来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为了遏制这种不良风气,科技部采取了实证核验的举措,旨在通过严格的审查程序,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维护科研诚信。
二、实证核验的内容——要“事事留痕”
实证核验主要针对的是短期内发表多篇论文、取得多项专利等成果的科研人员。这些成果可能明显不符合科研产出规律,因此需要通过实证核验来验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实证核验的内容可能包括:
对于科技部对短期内发表多篇论文、取得多项专利等成果的科研人员组织开展实证核验的举措,这是一个积极且必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