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泽鑫:背上“良心包袱”的人

2017年08月17日

世上有一种人,道德底线高,待人真心,对事认真。无论是辜负他人还是辜负自己,他的良心都会痛。他好像背上了“良心包袱”,将自己的行为限定在条条框框里。外人看来或许会觉得他活得不自在、不洒脱,但他坚守自己的底线,遵循内心的安宁,已然在现实世界里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姚泽鑫就是这种人。



华为——一所独特的专利大学

2010年从广东工业大学毕业,姚泽鑫开始从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主要负责华为专利案件的撰写和答审工作。一切从零开始,面对的却是对专业有着极高要求的华为IP团队。姚泽鑫紧张、兴奋,他把华为当做一所独特的专利大学,不断从中吸收养料、学习技能。

华为专利案件的特点在于技术方案复杂、IP审核严格。华为提交的技术交底书,少则五、六页,多则二三十页,要深入理解、消化这些资料,往往需要1-2天的时间。技术方案艰深,他会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弄通弄透。面对每一个复杂案件,他总是沉下心来,静心钻研,积极联想,虚心请教。华为IP具备非常高的专业水平,且审核严格,所有案件都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敷衍。在代理华为案件的3年间,姚泽鑫竭尽所能地完成每一个案件,技艺精进,逐渐成长为一名资深专利代理人。

由于长期分析复杂案件,他总能快速理解技术方案,找到创新点,梳理出撰写思路。通过长期与华为IP团队观点的交互和及时总结、经验积累,姚泽鑫形成了良好的撰写习惯。对待每一件案件,他都坚守着极高的标准。

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华为IP的长期合作,姚泽鑫学会了以客户方的立场思考问题。结合客户的市场布局和产品规划做最有效的专利布局,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譬如一家手机制造商申请服务器相关技术的专利,获得客户认可后,他会尽可能做到兼顾该技术应用至手机和服务器的保护。尽管客户并未这样要求,他认却会花心思分析技术方案,给出合理的建议并高效执行。

授权,只是一个开始

专利代理是集技术和法律知识于一体的专业服务,其服务质量不易量化和评判。在专利质量方面,姚泽鑫有自己的理解和要求:对他而言,专利是一种无形资产,不仅要获得授权,还要尽可能带来有形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话语权。专利撰写,在专利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的整个生命周期,看上去像是最基础的一环,却也是最重要一环。他在撰写新申请时,会考虑后续的审查意见答复、专利许可、运营和诉讼等各个阶段的要求,尽可能完善技术方案,取得合适的保护范围。

他说,授权并不是专利案件的最终目标。有时候将发明人提供的技术方案复制,做一些简单的处理,相对而言可能更容易获得授权,也更省事儿。但这样获得授权的专利往往保护范围很窄,并不利于创新技术的保护,在最终面临专利侵权诉讼中,很可能吃亏。

沟通和执行,他是这么平衡的

中一知识产权副总经理陈宇老师在给姚泽鑫的季度优秀员工提名词中充分肯定了他的执行力和沟通能力。“执行”和“沟通”,虽然并非站在绝对对立的立场,有时候却需要一点平衡。

对待每一个案件中的疑点,姚泽鑫都会与企业IP、发明人或者审查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意见交换,达成解决方案后再执行。与企业IP沟通,如遇观点冲突,姚泽鑫并不急于妥协,全盘接受客户的观点,而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充分进行观点阐述,同时以开放的心态聆听IP的意见,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在具体的沟通方式上,他也总结了一套方法。对于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他会及时电话联系发明人。在与发明人沟通复杂案件时,他通常会以邮件的方式,在文档中详尽、清晰地批注问题,然后约定时间电话沟通,以给发明人预留一定的案情回顾和思考时间。他说,这种慎重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发明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阐释一些不太准确的观点或思路。

对于与客户沟通的结果,姚泽鑫总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客户临时委托的案件或突然提出的加急处理请求,一旦承接下来,他会尽全力完成。曾经就有一位老师,因为急需发表论文,临时要求姚泽鑫当天返稿。尽管距离原来约定的期限还有好几天,姚泽鑫还是紧急处理,工作至凌晨两点,将新申请文件发送给客户。也因为他的全力配合,客户的论文得以如期发布。

很难迈过那道“坎”

连续多年撰写华为案件的经验及他在职业生涯中对专利案件的日益深厚的理解,使得姚泽鑫给自己设定了一套非常高的工作标准。对他来说,这套“标准”,就是内心坚守的一道“坎”,很难跨过。

他负责答复的审查意见中,意见陈述中实质陈述的内容一般都超过三页,答复的论点一般都在三点以上。不论案件的答复难度有多大,他总是竭尽所能,采用各种说理方式(包括引证、画图等)寻找各种可能有效辩驳的点,并深入透彻阐释每一个点。

如此处理每一个案件,显然会耗费大量时间。说起案件处理中可能存在的“捷径”,姚泽鑫说,如果敷衍了事,首先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工作不仅是为了养家糊口,也是为了赢得尊重。要无愧于心,姚泽鑫的工作中不能“随便”,也没有“捷径”。

对姚泽鑫来说,审通答复本身就是需要花时间和心思的。代理人必须仔细阅读审查意见、本方案、对比文件,努力挖掘答复点,找准答审角度,才能答复好审查意见。对于比较难的审通答复,他通常都会逐字逐句地推敲。他总是要求自己避免思维的局限性,做到客观看待文件。每一次答审,他考虑很多,既回应审查意见,又不被审查员的观点引导,既争取授权,又确保案件的保护范围不会太小。

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是一项耗费知识和时间的工作。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及对服务质量的坚守,必然会影响服务产出。姚泽鑫说,他不是那种效率很高的人,而深入、透彻地分析每一个案件,让他倍感踏实。

而且,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经验丰富的代理人,他并不希求每一个案件都毫无挑战。他说,有时拿到疑难案件,他会开心、兴奋。对他来说,疑难案件是一个强化自己专业实力,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保持高标准,不仅是对自我能力的不断强化提升,也是个人品牌的塑造。显然,他不想砸自己的牌子。

返回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杨超:从“手足无措”到“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