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标的逐步提升:科创板四次修订全解析

2024年07月01日

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9年7月22日首批公司上市以来,一直致力于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评估和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科创板对发明专利指标进行了多次修订,从而逐步提高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本论文旨在通过一张表详细展示和分析科创板发明专利指标的四次重要修订,探讨这些变化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的影响。通过对比每次修订的具体内容和背景,我们可以看到科创板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同时,如何通过细化和提升专利指标,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

科创板发明专利指标演变表


首先,拥有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发明专利是科创板初期评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关键词“拥有”和“相关”强调了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专利资产,并且这些专利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紧密相连。这意味着企业在其专业领域内需要拥有独特的知识产权,这些专利可能涉及企业核心技术或产品,即便尚未产生直接经济收益。这一要求确保了企业在科创领域具备扎实的基础,展示出其在特定行业中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临时性的专利收购行为。 

随着时间推移,科创板对企业的要求逐步提高,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成为新的标准。专利不仅要被拥有,还必须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关键词“形成”和“收入”突出了专利技术对企业经济贡献的重要性,这表明企业的专利技术应当已经成功转化为商业化成果,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这一要求不仅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其市场化能力的检验,防止企业通过突击购买专利来满足上市条件。 

接下来,科创板进一步要求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关键词“应用于”强调了专利在企业日常运营中的实际应用。这意味着企业的专利技术不仅是形式上的拥有或收入的来源,还必须真正融入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这样的要求促使企业将专利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战略发展潜力。通过将专利技术应用于主营业务,企业能够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展示其在技术创新和商业运作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当前市场竞争力,还展现了专利技术的潜在价值,强调“发明专利”对当下或未来的主营业务收入有贡献,而不一定要求其立即形成主营业务收入。 

最后,科创板进一步强调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关键词“产业化”表明专利技术不仅要在当前的主营业务中发挥作用,还必须具备大规模生产和市场推广的潜力。这一阶段的要求将企业的科技创新提升到新的高度,要求其专利技术能够支持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和市场扩张。通过强调专利的产业化能力,科创板确保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对现有业务有贡献,更能够在未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份额,推动企业持续成长和进步。

整体来看,科创板对发明专利的要求经历了从简单的拥有和相关性,到对财务贡献、实际应用和潜在经济价值的重视,最终到强调专利技术产业化潜力的过程。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科创板对上市公司科技创新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以及对企业长期发展潜力的关注。从首次将发明专利数量明确列为指标,到本次进一步提升专利数量和产业化要求,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产权,尤其是发明专利在“硬科技”企业中的科技创新能力、成果保护及竞争力的重视。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黄小栋





返回
上一篇:IPWatchdog:AI最新发展以及未来趋势 下一篇:2024年1-5月实用新型授权量同比下降15.1%(下降13.97万件),个人下降45.34%;发明授权量同比上涨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