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发布!发明专利对专利产品销售或利润的贡献更高

2022年08月22日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1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专利转移转化状况保持活跃,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持续提升,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效显著,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稳中向好。


一是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稳中有升

2021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5.4%,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近3年来呈上升态势,近5年稳定在3成以上。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46.8%,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分别达到47.1%、54.6%和47.7%,均较上年有所提升。

二是产学研合作有效带动专利产业化水平提升

调查显示,产学研发明专利中,以高校为第一专利权人的产业化率达到22.8%,是高校平均水平的七倍以上;以科研机构为第一专利权人的产学研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25.8%,高于科研机构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数据还显示,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的产业化平均收益超过企业平均水平32.5%,产学研合作提升经济效益作用明显。

三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整体向好

2021年,我国企业遭遇专利侵权后采取维权措施的比例为76.4%,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企业专利权人应对专利侵权更加主动。我国专利侵权诉讼案件的法院判定赔偿、诉讼调解或庭审和解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比例为16.3%,较上年高出9.0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成本正不断提高。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负责人表示,为落实《“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调查”的工作部署,2021年专利调查工作进一步优化了调查方案,针对专利产业化率及其收益情况、专利保护等方面开展重点专题分析。《报告》已连续第六次向社会公开发布,为相关政策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也成为社会公众了解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

自2008年起,配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颁布实施,中国专利调查应运而生,已连续开展15年。多年来,在各级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调查对象的大力支持下,调查工作不断深化、日臻完善。“十二五”时期,调查内容逐步拓展到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专利抽样从授权专利扩展到有效专利,并陆续针对PCT专利申请、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开展重点调查。“十三五”以来,调查发布机制不断完善。自2016年首次公开以来,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受到国际国内广泛关注,调查结论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引用,调查成果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多次报道,调查分析内容被高考语文全国卷采纳,为宣传普及专利制度、增强全社会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1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重要看点


我国专利转移转化状况


《2021年专利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现阶段,我国发明专利转移转化状况总体向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稳中有进,许可、转让比例稳步提升,具体来看:









一是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稳中有升。

2021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5.4%,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近3年来呈上升态势,近5年稳定在3成以上;实用新型专利产业化率为46.2%,较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外观设计专利产业化率为52.3%,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整体上升。

2021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46.8%,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分别达到47.1%、54.6%和47.7%,均较上年有所提升。或受新冠疫情等外部冲击影响,微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较上年降低5.8个百分点,为26.6%。



三是发明专利许可、转让比例稳步提升。

2021年,我国发明专利许可率、转让率分别为10.4%和7.4%,分别较上年提高2.5个和1.2个百分点,自2017年以来呈稳中有升态势。《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基于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许可率、转让率等数据,同时综合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专利质押融资金额等行政记录,形成“专利转移转化指数”(PTI指数)。2021年我国PTI指数为52.2,PTI指数位于合理扩张区间,表明专利转移转化活动保持活跃。


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特点


报告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保护环境整体向好。









一是专利权人遭遇专利侵权比例持续下降。

2021年我国专利权人遭遇专利侵权比例为7.2%,较上年降低3.6个百分点,为2017年以来的最低值。我国专利侵权易发多发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是我国专利侵权案件高额判赔比例明显提升。

2021年,我国专利侵权诉讼案件的法院判定赔偿、诉讼调解或庭外和解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比例为16.3%,较上年高出9.0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成本正不断提高。



三是企业专利权人维权渠道更趋多样化。

2021年,我国遭遇专利侵权的专利权人选择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行政处理以及仲裁调解等方式维权的比例依次是30.8%、21.5%和18.6%,依次较上年提升4.4、2.8和2.2个百分点。其中,48.3%的专利权人选择两种以上方式维权,表明我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正不断完善。



四是企业专利权人应对专利侵权更加主动。

2021年,我国企业遭遇专利侵权后采取维权措施的比例为76.4%,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较2017年提高11.8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企业采取维权措施的比例依次为97.7%、91.7%和81.0%,分别较上年增加0.5、5.9和7.1个百分点,中小企业维权意识明显提升。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具体情况


报告显示,产学研合作能够带动专利产业化率及收益提升,重点高校对产学研合作创新贡献突出。









一是高校院所产学研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明显远高于平均水平。

调查显示,以高校为第一专利权人的产学研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22.8%,是高校平均水平(3.0%)的七倍以上;以科研机构为第一专利权人的产学研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25.8%,远高于科研机构平均水平(15.6%)。这表明,产学研合作创新有助于合作各方优势互补,有效提高高校院所发明专利的产业化水平。



二是重点高校对校企联合的产学研发明专利贡献突出。

统计数据显示,高校参与的产学研发明专利中,“985”“211”工程高校或“双一流”建设高校等重点高校参与研发的占78.3%。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数量位居高校前五位。



三是产学研发明专利有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调查显示,以企业为第一专利权人的产学研发明专利的产业化平均收益较企业发明专利平均收益高32.5%。在全部产学研发明专利中,专利密集型产业发明专利占比达到90.3%,排名前三的行业是研究和试验发展服务业(占36.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16.7%)、专用设备制造业(占5.3%)。

资讯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微信

返回
上一篇:「深圳专利代理」GBT 提交了一项非临时专利申请,旨在保护集成电路连接不匹配的自动更正 下一篇:「广东专利代理」从 PCT 专利申请中挽救设计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