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 《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草案)》提请初审备受瞩目。该条例的实施将助力深圳建立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企业或者个人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处罚的额度或可大幅提高至500万元以上,且三年不得承接政府投资项目。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就必须在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数额上,体现出知识产权的“值钱”。针对赔偿金额低这一知识产权企业维权的主要痛点,《条例(草案)》突破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大幅提升民事赔偿数额,按侵权情节,
专利权在1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商标权在5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著作权在1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予以确定,特殊情况下赔偿金额还可超过500万元。
《条例(草案)》还设立惩罚性赔偿金制度,对明知属于他人知识产权、五年内侵犯他人同一知识产权三次以上的、其他侵权情节严重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规定除赔偿损失外,还应当支付三倍于赔偿损失的惩罚性赔偿金。
另外,条例还规定了罚款的下限——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无法计算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5万元的,可以处10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罚款。业界评论,此举对于打击侵权的小商家有重要意义。这个条例一旦实施,违法成本将大幅提高。
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6月,深圳市共提交专利申请10.3775万件,同比增长30.63%。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市有效发明专利达11.3375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0.5件,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达85.5%。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为7925件,连续15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是全国创新科技前沿阵地,知识产权是初创公司与巨头对决的绝胜大招,一般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流程需要1年以上时间,技术领先、收割有利市场份额,对企业而言知识产权诉讼程序高效性十分重要。
今年4月,发布《深圳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7)》白皮书,接下来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将建设世界一流知识产权审判机构,服务深圳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创新先行区,以一流的审判业绩提升中国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了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从制造到创造、再升级为‘智造’,要提升全球影响力,企业必需围绕知识产权做大做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